PI研究組 |
組長 |
成員 |
研究領域 |
鮑 敏
|
|
利用心理物理學方法和腦功能成像技術研究視知覺的可塑性及其神經機制
網站: http://vpp.psych.ac.cn
|
畢鴻燕
|
|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網站:http://bi.psych.ac.cn
|
蔡華儉
|
|
自我積極性:自我積極性的文化差異、促進、維護、遺傳基礎、行為表現、
神經機制等
內隱社會認知:內隱自尊、態度、偏見等及其測量
社會認知神經:自尊的神經機制;威脅應對的神經機制
文化心理:文化與自我
網站:http://cai.psych.ac.cn:8081/home
|
陳楚僑
|
|
(1) 用多種研究手段(如腦成像、事件相關電位技術, 行為遺傳學、神經心
理學等方法)研究精神病、神經病及亞臨床人群的神經心理機制與認知
行為干預,包括精神分裂癥譜系、抑郁癥、雙相障礙、額葉受損病人
等。
(2) 內表型研究。
(3) 社會認知腦機制和行為評估及相關培訓。
(4) 病人及其家人的心理衛生、適應過程、生活素質等問題。
網站: http://nacnlab.psych.ac.cn
|
杜 峰
|
|
注意,工作記憶和執行控制等認知功能的基礎研究,以及認知工效學的應用研究
|
杜 憶
|
|
利用心理物理學和多種腦功能成像技術研究:
1)聽感知和言語感知、理解的心理和腦機制;
2)言語認知的畢生發展機制;
3)言語認知的學習機制和可塑性(比如雙語經驗和音樂訓練對言語認知的影響);
4)腦疾病引發言語障礙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和干預手段。
|
傅小蘭
|
|
認知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目前重點研究謊言識別。
網站: http://fu.psych.ac.cn
|
高文斌
|
|
1.臨床心理評估技術
2.心理干預
3.職業心理健康
|
韓布新
|
|
心理健康發展、認知年老化與宗教心理學。
網站: http://hanbx.psych.ac.cn
|
胡 理
|
|
疼痛認知神經科學、認知調控、神經調控、腦神經信號分析與特征提取
|
黃昌兵
|
|
1)雙眼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覺問題的心理物理學過程、模型和腦機制;
2)知覺學習的心理物理學機制與神經基礎;
3)異常視覺系統(如弱視、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等)功能退化或損害的可能機制及有效恢復途徑
網站: http://vispal.psych.ac.cn
|
蔣 毅
|
|
利用心理物理學方法和腦功能成像技術研究視知覺、注意、意識及其神經機制
網站: http://vision.psych.ac.cn
|
孔亞卓
|
|
運用神經影像特別是多模態磁共振成像技術(結構成像、fMRI、 DTI等)探索
1)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如何在急性和慢性環境中產生和調節疼痛的經歷;
2)意識狀態、記憶、情緒、社會認知等對疼痛的影響機制;
3)腦干和脊髓功能成像來研究觸覺、痛覺和癢覺的上行傳遞和下行調節機制;
4)慢性疼痛的腦機制以及鎮痛策略。
|
李 娟
|
|
成人發展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
1.認知年老化及其腦神經機制研究;
2.老年期癡呆和抑郁的早期識別與干預;
3. 認知年老化的跨文化研究;
4.我國老年心理健康模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網站:http://aging.psych.ac.cn
|
李 紓
|
|
“人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如何做出判斷和決策”是富有前景和重要意義的科學難題。從適應性行為的觀點來看,主流決策模型(包括Prospect Theory)所假定的補償性風險決策過程是一個錯誤的共識,強調生態理性的研究將糾正這個似是而非的前提假設。我主要工作是發展了一個在確定、不確定及風險狀態下的行為抉擇模型。......
|
李興珊
|
|
(1) 漢語閱讀的認知機理。
(2) 閱讀能力的個體差異及影響因素。
(3) 高級認知活動中的眼動控制機理。
網站: http://eyemind.psych.ac.cn
|
李永娟
|
|
本人的研究興趣為影響個體與組織安全績效的因素,具體包括:(1) 探討在組織場所中,尤其是民航、核電、石油等高風險領域,影響安全績效的個體與情境因素,通過訪談、問卷、實驗等方法探索相關影響因素及其影響機制;(2) 探討影響道路使用者交通不安全行為的因素,以行人和機動車駕駛員為研究對象,通過情境模擬實驗、實驗室實驗等方法,探索相關因素的影響機制及干預對策建議。
網站:http://sio.psych.ac.cn
|
李 甦
|
|
兒童早期讀寫與語言發展,兒童認知發展的跨文化比較。
|
李新影
|
|
行為遺傳學;青少年心理健康。
|
林文娟
|
|
生物心理學,心理神經免疫學, 健康心理學。
|
劉 勛
|
|
(1) 認知控制和注意的神經網絡 (2) 動機/情感控制和獎賞回路 (3) 認知/情緒控制障礙和藥物成癮
網站: http://care-1.psych.ac.cn
|
劉正奎
|
|
重大應激事件與心理健康的演化
心理援助方法與技術
網站: http://stress.psych.ac.cn
|
羅 非
|
|
科學,就是從考察事物的現象和規律出發,揭示并領會人生與自然真相的途徑。心理與神經科學,所考察的對象就是心和腦。 我們每天都在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 我們究竟是誰? 2. 我們要做什么? 3. 我們該怎么做? 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角度,在不同的切入點上,不斷地推敲這三個問題,探索更深入、更完整的解答,這就是我們的研究目的。 ......
網站:http://luof.psych.ac.cn
|
欒勝華
|
|
決策判斷中的啟發式、群體決策和行為、組織管理決策、合作及人類合作行為、風險認知和溝通、體育和商業預測
|
穆 妍
|
|
文化,社會與腦:1)社會規范;2)協同合作; 3)文化適應; 4)個體與群體;5)自我與他人等
|
施建農
|
|
超常兒童心理,智力和創造力發展與促進,兒童認知和社會性發展,跨文化研究等。
網站: http://cngifted.psych.ac.cn
|
隋 南
|
|
以小雞、嚙齒類動物及樹鼩為主要動物行為模型,通過內窺成像、光遺傳學、電生理學等神經生物學手段,研究成癮記憶及決策的腦機制。包括藥物、行為成癮記憶的神經環路調控機制,胚胎期成癮藥物暴露對子代神經發育及成癮易感性的影響,以及對抑郁癥神經機制的研究和抗抑郁藥物的篩選。......
網站:http://sui.psych.ac.cn
|
孫向紅
|
|
心理負荷與情境意識、駕駛行為、HCI
網站: http://enginpsych.psych.ac.cn
|
王 晶
|
王 晶 研究員 |
郭黎媛 副研究員 |
房柯池 工程師 |
李 昭 工程師 |
|
1.生物信息學工具方法開發和生物數據分析與挖掘
2.復雜疾病的遺傳機制研究及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探索
網站: http://bioinfo.psych.ac.cn/CN/
|
王 亮
|
|
空間認知,神經振蕩,神經編碼,顱內腦電,靜息態fMRI,神經調控
網站:http://wlab.psych.ac.cn
|
王 力
|
|
醫學心理學與創傷心理學
1、創傷暴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2、創傷應激與復原力的心理與生理機制
3、應激、心理病理與人格
|
嚴超贛
|
|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學、數據分析軟件平臺、腦自發活動機制及其在腦疾病中的應用。
網站:http://rfmri.org/yan
|
楊玉芳
|
|
心理語言學
網站: http://psychling.psych.ac.cn
|
張建新
|
|
人格心理學,心理測量,健康心理學。
網站: http://papi.psych.ac.cn
|
張 弢
|
|
1)視運動認知和視覺引導行為的神經生理基礎; 2)多感覺信息整合及交互作用的神經機制; 3)精神疾病的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擁有比較完善的視覺心理物理和神經電生理研究平臺,以及獨立的獼猴實驗動物設施,目前承擔1項中國科學院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詳細情況請參見研究組網站。
網站: http://neuron.psych.ac.cn
|
張向陽
|
|
臨床心理治療和咨詢;精神疾病認知功能研究;精神醫學大數據和精準醫學研究;吸煙與精神疾病的關系;精神疾病與自由基代謝;精神疾病的免疫功能;精神疾病遺傳學研究;精神疾病的神經營養因子研究;精神疾病神經電生理研究;精神疾病的核磁共振研究;精神疾病臨床精神藥理研究:臨床療效和三種主要藥物副作用(遲發性運動障礙、糖尿病和肥胖)
網站:
|
周 雯
|
|
1)嗅覺知覺的性質;
2)嗅覺作為感覺通道在社會情緒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3)嗅覺與其他感覺通道(例如視覺)以及情緒系統的交互作用。
網站: http://zhouw.psych.ac.cn
|
朱莉琪
|
|
認知發展與適應行為
網站: http://zhulq.psych.ac.cn
|
朱廷劭
|
|
數據挖掘,網絡行為分析,計算網絡心理,數據庫技術
網站: http://ccpl.psych.ac.cn
|
應用類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