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關于2020年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博管辦〔2020〕39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陳驍榮獲第5批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本批次共資助400人,這是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首次將心理學作為一級學科接受申報。
陳驍獲資助的題目是《抑郁癥患者反芻思維的認知神經機制及其臨床應用》,合作導師為心理所研究員嚴超贛。抑郁癥是一種具有鮮明心理機制的精神疾病,對其心理機制背后的腦活動進行深入的探討,將幫助找到抑郁癥的客觀診斷標記,也將為其臨床治療方法的改善提供理論支持。該項目主要針對抑郁癥的一種重要風險因素和伴隨癥狀——反芻思維的腦機制進行探究。
反芻思維是指對負性情緒本身及其原因和可能后果的反復思考,被認為是抑郁癥患者默認網絡功能連接及其動態性異常的可能原因。然而目前研究主要使用傳統任務態范式探究反芻思維的激活腦區,或者使用靜息態功能磁共振范式探究反芻思維特質與靜息狀態下功能連接及其動態性之間的相關,抑郁癥患者進行反芻思維時默認網絡的功能連接及其動態性模式尚不清楚。
因此,該研究擬采用符合反芻思維特點、并且便于進行功能連接和動態性分析的“反芻思維狀態任務”引導抑郁癥患者和健康對照進入時間較長的連續的反芻思維狀態,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探究反芻思維狀態下抑郁癥患者默認網絡功能連接及其動態性的獨特模式,以明確反芻思維與抑郁癥默認網絡活動異常之間的關系。此外,反芻思維也是目前主流抗抑郁治療的重要殘留癥狀,具有反芻思維特質的抑郁癥患者在康復后極易復發。該研究在臨床采集抑郁癥患者的腦成像數據的同時,還將追蹤患者接受臨床主流抗抑郁治療后的預后信息,探究反芻思維腦機制與臨床主流抗抑郁治療療效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