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麻木是個體經歷創傷性事件后最常出現的一種異常情緒性反應,也是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主要癥狀之一。情感麻木主要表現為對具有情緒效價的刺激難以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根據受限的情緒類型又可進一步區分為正性情緒麻木和負性情緒麻木。
在最初的PTSD診斷標準中,情感麻木癥狀被描述為“受限的情緒狀態”,包括了對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的麻木。而在新發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五版, DSM-5) 》中,對這一癥狀的描述被修訂為“難以體驗到正性情緒”,縮小了這一癥狀的界定范圍。但是,這一修訂并非基于足夠的實證證據。特別是在兒童青少年中,有研究發現創傷后的負性情緒麻木與PTSD可能有更強的關聯。
為進一步驗證這一癥狀標準修訂的適用性,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王力研究組對14465名兒童青少年地震幸存者中的情感麻木癥狀進行考察。該研究通過項目反應理論分析和癥狀學分析分別考察了“難以體驗到正性情緒”和“難以體驗到負性情緒”這兩種不同的情感麻木類型。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負性情緒麻木,正性情緒麻木癥狀對PTSD整體麻木癥狀簇水平具有更好的區分度(見圖1)。與沒有報告情感麻木癥狀的組別相比,同時報告了兩種情感麻木類型的組別具有最高的PTSD診斷率、PTSD癥狀嚴重程度和功能損傷情況,其次是只報告了正性情緒麻木的組別。只報告了負性情緒麻木的組別雖然PTSD嚴重程度和功能損傷最低,但也顯著高于無情感麻木組(見表1)

圖1 PTSD情感麻木癥狀的項目特征曲線
表1 不同PTSD情感麻木癥狀模式的組間比較

該研究在癥狀水平上對PTSD不同類型的情感麻木癥狀進行了考察,結果顯示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情感麻木,都會對兒童青少年的PTSD癥狀和功能有顯著的影響,因此在研究和臨床實踐中都值得繼續關注。同時,該結果也為未來PTSD診斷標準中對該癥狀的界定提供了實證證據。
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471004和3197102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ZDA079),中國科學院對外合作重點項目(153111KYSB20160036),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ZDRW-XH-2019-4)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6JJD190006)等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國際兒童和青少年心理病理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官方期刊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07/s10802-020-00677-w
論文信息:
Li, G., Wang, L*., Cao, C., Fang, R., Bi, Y., Chen, C., Qiao, X., Yang, H., Hall, BJ., Elhai, JD. (2020). An Item-Based Analysis of PTSD Emotional Numbing Symptomsin Disaster-Expo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in press).